要去大鏟島,得先坐車到前灣1號碼頭,過了安檢再換船。船也不是時時都來,一天只有幾班。南山醫院的護士肖雪每天早晨6點起床,從鬧市一路開車到碼頭,再趕8點靠岸的上班船。而醫生劉年姣除了過年回鄉之外,一年四季都住在島上。她們倆為島上的幾百位工人守著一個社康中心。
  等船的時候,愛美的肖雪一直撫著蓬起的卷髮,望向攝影記者手裡的相機:“早知道要照相,我就戴假髮過來了,這時間風大,頭髮吹亂了不好看”,濃濃的貴州口音,語調輕快。劉年姣則要安靜許多,見到記者,她搓著手尷尬地笑著,許久不做聲。熟絡起來後才說:“你是來採訪我們的第四個人,我不喜歡張揚,不喜歡被寫得很誇張,我就是很平凡的一個人。”
  小島上的守夜人:“最起碼給了人們安全感”
  陰冷的天氣剛過去,深圳灣濃霧散盡,站在碼頭,大鏟島的平緩線條清晰可見。它是深圳第二大島,電廠的幾百位員工在島上工作。2006年,南山區人民醫院在這裡建立社康中心,兩地之間直線距離有十幾公里,大鏟島社康中心也因此被稱為“最遙遠的社康中心”。這裡沒有辦公樓,只有4間簡單的辦公室居於生活區一隅,緊挨著清潔工人的宿舍。
  “我今年58歲了,社康中心一建立,我就來了,”劉年姣一頭短髮,說話乾脆而篤定。2001年,身為副主任醫師的她從湖北一家廠礦醫院退休,為給二兒子賺讀書錢到深“打工”:進過寶安的私人診所,因為拒絕老闆“給病人開昂貴藥物”的要求而辭工;還進過羅湖的社康中心,做過中學校醫,5年後經朋友介紹來到大鏟島,從此住在島上。
  2007年,肖雪也上了島。她出生在貴州遵義一個醫生家庭,從小就嚮往穿白大褂的生活,做過急救中心護士長,按她的話說,“在臨床一線摸爬滾打了幾十年”,接生的第一個孩子如今已經做了母親。雖然肖雪比劉年姣小13歲且性格迥異,但兩人在島上成為了默契的同伴。
  平日里,劉年姣坐在她的辦公室里等病人來看病。肖雪則在相鄰的兩個辦公室之間輾轉——給病人收費、開單在一處,做社康中心的行政事務在另一處。每個星期,肖雪都會仔細檢查藥櫃和島上企業的急救箱,補給藥物隨她行路渡海,以備不時之需。平日里,肖雪還會帶著藥箱給工友做急救培訓,“這些知識說不定哪天會用到”。
  一個是行醫35年的醫生,一個是有20多年經驗的護士,兩人都經歷過不少驚心動魄和生老病死的瞬間,與之相比,大鏟島上的疾病大都平淡而容易治愈。
  一間辦公室里,手術燈和氧氣瓶因為很久沒用而積了薄灰。大鏟島建設初期,手術室里的設備都還派得上用場,在這裡,劉年姣給受外傷的人縫過傷口,給骨折的人做過簡單包扎。最近幾年,劉年姣“看得最多的就是感冒、發燒和腸胃炎”,更嚴重的病需要送到南山醫院。
  即便都是小傷小病,小島上的社康中心還是如同燈塔守夜者一般守護著人們。下班後或逢節假日,電廠職工回了家,留在島上的維修工、清潔工和食堂工人同樣需要醫生,社康中心一年到頭也離不了值班的人。因此,三更半夜也有工友敲劉年姣的宿舍門,或是給她打電話求助。
  “這個社康中心最起碼給了人們安全感,讓他們知道還有醫生在身邊,異物進了眼睛,身體不舒服,手被扎到,有人可以找,”劉年姣正說著這番話,維修工老吳就進門來,掩著嗓子喊喉嚨疼。她拿出電筒和棉簽給老吳檢查扁桃腺,又仔細問了許多問題,才填下報告單,打開藥櫃拿出最便宜的感冒藥,囑咐他藥的吃法。
  離開鬧市的獨居者:“喜歡與淳樸的工友為伴”
  大鏟島上除了蔥蘢的丘陵,就是齊整的廠房和宿舍,平日里幾百位電廠職工在廠區活動。遠處的海浪聲、船舶機械的作業聲、電廠的轟鳴聲、食堂的鍋爐聲,還有偶爾經過的人發出的聲響,把社康中心襯得更安靜。這份寂寥甚至枯燥令一些人萌生退意——在肖雪之前,大鏟島社康中心先後有3位護士來了又走。
  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,讓平日愛談天說笑的肖雪自認“話變少了,性格有了一些變化”,但深圳平凡人的熱鬧生活仍讓她眷戀。素來喜靜的劉年姣則幾乎終日坐在辦公室里,“沒人看病的時候,劉醫生可以一整天不說話”,肖雪說。
  將近8年的時間里,劉年姣幾乎是一個人度過的。儘管二兒子也在深圳打工,但相聚的機會不多,她的丈夫、大兒子和其他親人都在湖北家中。如今,她還是習慣用“打工的人”來形容自己。燈紅酒綠的城市對她而言難以融入,大鏟島已經成為她的家。休息的時候,劉年姣更願意待在自己的屋裡,聽聽黃梅戲和越劇,看看科教頻道。“每次去到城裡,逛完超市就想馬上離開”,她說,“等給兩個兒子多掙些還房貸的錢,我就回老家”。
  與劉年姣相類似,45歲的肖雪也獨自一人生活在深圳。“經歷了許多事,現在覺得去哪裡都行。正因為家裡有‘無事牌’,沒有太多牽掛,我才能安心在島上工作”,她笑著調侃道。海上的霧升起來時,渡船也會停駛,她便待在島上等霧散去。周末時,肖雪也常上島替劉年姣值班,讓她安心坐船回城,買些生活物品。
  儘管日子平淡,肖雪卻也喜歡在平淡的生活之外找些樂子。下班時,她打開辦公桌的抽屜,拿出許多零食跟記者分享,綠豆糕、牛肉條、麻糖、米花糕、雲片糕……“就喜歡香口的東西”,她嚼著糖,魚尾紋掩不住燦爛的笑意。換下白鞋、白褲、白衣、白帽,愛美的肖雪穿上了高跟靴和呢大衣,步伐輕快。
  島上的工友也常帶來淳樸溫厚的笑聲。在劉年姣的辦公室里,最受歡迎的物品是窗邊的體重秤,常有工人往上一站,好奇地打量著表針。“又重了啊!”維修工人小張笑嘻嘻地下了秤,往身邊工友的肩上拍了一掌,又望向桌邊的劉年姣。她只是笑笑,並不多言。 “劉醫生話不多,肖護士愛跟人聊天,兩個人我都挺信任的”,小張說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劉昊
  《人物》欄目於2013年8月6日開欄,每周一期,逢周二出版。讀者添加微信公眾平臺:“深圳觀察人物欄目”(微信號:szgcrenwu)或掃描二維碼,可查閱本期和往期所有文章。線索提供或來信建議可直接發微信至公眾號或發郵件至szgcrenwu@163.com郵箱。
  策劃/統籌:張瑋
  本版攝影: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 (原標題:她們,在最遙遠的社康中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gho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